首页 | 系部介绍 | 专业介绍 | 系部动态 | 教师风采 | 学生园地 | 教务工作 | 学生工作 | 资料下载 
请输入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园地>>正文
大国工匠是怎么炼成的(二)
2017-06-06 11:29  

胡震,蛟龙出海

胡震:“如果没有高考基本上在我们镇上干个什么工人或者当一名什么企业的会计之类的。因为我数学比较好,我老爸也是镇上的会计。”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他一辈子也在计算着数字,只不过他计算的是深海潜水器的深度。

就在本月23日,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蛟龙号”成功完成了世界最深处下潜。

胡震:现在我们探测深海有很多国外的技术是跟着我们在往前推进,国外一些以前比较领先的技术已经在为我们配套。由以前的跟跑转到并跑,然后转向领跑,我们要引领深海技术的发展。

胡震说,在我国深海探测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转换过程中,自己能尽一点心力,那是他最开心的事情。1985年,胡震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太多人生规划,“那一年语文太难了,我们语文都考得真是一塌糊涂。感觉作文好像还没怎么思考,就感觉时间不够了。那一年语文我都没考及格,120分才考了60几分,我们一个班三十几个人考及格的就一个人还两个人大于72分。我们前一年84年是数学特别难,考及格的很少,到我们那一年语文特别难。”

尽管语文考得不理想,但凭着优异的数学、物理等科目成绩,胡震还是被衡阳工学院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录取,“我觉得高考对我个人来讲是从农村进入城市,我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感受肯定特别不一样。第一次坐那么长途的火车,上火车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咚咚咚背个包就上学去了,到学校接触的东西跟平时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我知道了通过学习能够得到什么,通过学习对我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知道计算机的人还很少,更别说来自江阴乡下的胡震,“我上中学时候哪知道啥叫计算机,农村根本就不知道有计算机这回事,只知道有计算器,拿个计算器几乘几。上大学第一次进入我们学校机房,那时候学校的机房是大计算机叫WAX系统,感觉好大一个家伙,这么个大家伙放在这个大机房里还要开着空调,进去还要换鞋子。”

打下了计算机基础,研究生期间又进行了自动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喜欢读《海底两万里》的胡震最终与海洋结缘,致力于自己热爱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设计和研发。而等着他的却是十年的寂寞。

投入少、条件差,身边的许多同事陆续离开了海洋科研岗位,能吃苦的胡震却选择了坚守和等待,“我们做了一台潜水器,我们还到处去跑市场,去中海油什么帮人上平台,免费给人家干活,看看到底我们做的潜水器跟实际工程需求(能否衔接),回来再改进,不断地在深化,虽然钱很少但是做了很多事情。总感觉我国在这方面迟早要发展,开发海洋、特别是以后海洋安全方面肯定要靠自己,不可能总靠国外技术。”

4500米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和他的宝贝潜水器

海风和烈日将胡震的皮肤晒得黝黑,不像设计师,却更像渔民。虽然常年与海洋打交道,胡震晕船却很严重,“咬着牙坚持,如果晕船的状态就爬起来干活,干完后再爬回床上。我晕得最厉害的还是我们一千米海试的时候,一出去就遇上台风了,所以就晕得七荤八素的,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十年光阴,青年变壮年,2002年6月胡震终于等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国字号”项目——蛟龙号潜水器的正式立项,“感觉是百年一遇的这种项目。因为很多老科学家、老专家跟我们也经常说,他们干了一辈子海洋科研,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这是一辈子的机遇,所以还是非常兴奋。”

4500米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尾巴

从研发到测试,再到交付使用,“蛟龙号”成为了胡震最亲密最挚爱的伙伴,“在刚开始海试时,当时设计这个潜水器的时候,我们设计师肯定要第一个下的,我们所里的设计师四个人申请下潜,由党委讨论同意,然后写承诺书,因为大家觉得到深潜还是有一定风险。到了海上试验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技术上有很多挑战。有一次其实已经决定第二天我下潜了,我都做好准备,第二天早上醒来跑到那里说你不能下,让我在水面全面负责技术保障,说万一我也下去了,潜水器在下面出了故障上面没人能处理得了。从那次以后我就再也不能下海,一直待在水面指挥。”

没有和蛟龙一起潜海,成了胡震最大的遗憾。为了给蛟龙起个响亮的名字,他可是费尽心思,“我们项目组还有上级机关起了好几个名字,包括‘蛟龙’、包括从诗经、从传统文学著作里挑了一些有特色的名字,比如诗经里的‘采薇’,反正好几个然后给领导批示,最后写的是蛟龙。”

俄罗斯一位科学家说过,谁占领了海底,谁就拥有了海洋。“蛟龙号”深潜可至7000米,而这个深度已经覆盖了全球99.8%的海域,“到达深海探测,最终还是要到海底。‘蛟龙号’可能不是直接形成一个产业,像大飞机或者是汽车形成一个产业,但是它的意义在于未来。比如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海洋是一个大宝库,未来人类的生存发展最终是要靠海洋的,这是‘蛟龙号’意义所在。”

海底两万里,“蛟龙号”只是起点。代表我国近十几年技术成果结晶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瞄准了海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胡震又转战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

在他的梦想里,不远的将来,我国还要建立深海空间站,把科学家送到海底,利用更多的手段长期在海底进行探测、观测、检测和试验。

18岁,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独自远行到1200公里的地方,去学习从来没见过的计算机,32年过去,胡震已经成为深海装备研发的领军人物,他深深迷恋着这片深蓝色的大海,“所以说好这一次4500米潜水器,我一定要下。”

转自《央广网》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蒙ICP备13001417号
招生咨询热线:0476-8823916 8823857 院办电话:0476-8823955
学院地址:内蒙古赤峰市新城王府大街二号 邮编:024005